瑪卡栽培技術以及特點
發布者:admin 發布時間:2014-11-18 14:10:06
瑪卡(Maca),又名瑪咖、Peruvian ginseng、maka、 maca-maca、maino、ayak chichira、ayak willku等,原產于海拔3500~4500米的南美安第斯山區,現在主要分布在秘魯中部的Puno生態區和秘魯東南部城市Puno,為十字花科(Cruciferae)獨荇菜屬(Lepidium)植物。瑪卡栽培需要特殊的環境和氣候。它要求海拔2000米以上。得天獨厚高海拔惡劣的自然環境,土地肥沃,,低緯度、溫差大、濕度高、陽光足的區域。
1 種植適宜區域及地塊選擇
瑪卡喜冷涼而又濕潤的氣候,較耐寒,適應性較強,適宜在海拔2 000~3 700 m的高寒冷涼山區種植。忌高溫和澇洼積水,以多年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塊為好,忌連作。
2 育苗
2.1 苗床選擇
選擇背風、向陽,地勢平緩,排灌方便,地下水位較低,土層深厚、疏松,近3年內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砂壤土或輕壤土,土壤pH值為6.5~7.5的地塊種植為宜。
2.2 苗床準備
在3月前耕翻曬垡,細碎土壤,清除田問雜草及石塊,最后一次耕翻前,每公頃撒施腐熟農家肥22.5~30t、磷肥1 50 kg,翻犁耙平,使肥料均勻混入土中,按寬1m,長5~8 m做成平畦,四周筑埂高于畦面,做到土壤疏松、畦面平整。每平方米苗床用福爾馬林30~50 ml加水3 kg噴灑后,用薄膜密封5 d,揭膜15 d后再播種。
2.3 種子處理
選取飽滿、有光澤的種子,播前用25~30。C溫水浸種24 h,再用福爾馬林300倍液浸種15 min殺菌,用清水沖洗干凈,晾干水分后拌細土播種。
2.4 播種方法
3月中旬,選無風、晴朗的中午,播種前將苗床澆足底水,待水滲完后把種子均勻撒播于其上,覆0.5 cm培養土,每公頃播種量l5~22.5 kg。播種后在床面覆蓋一層松針,再用竹子搭成半拱架覆蓋黑色遮陽網,四周用土壓實。
2.5 苗期管理
視天氣情況和土壤墑情適時澆水催芽出苗,一般5~10 d出苗,15~20 d齊苗,種子出苗70%~80%時,及時清除松針,并向床面撒一薄層細土彌縫保墑,防止苗倒露根。小苗生長1個月后,拆除遮陽網,進行露天煉苗。苗期應注意澆水除草,用腐熟有機肥或復合肥加水10倍稀釋后,視幼苗長勢追施2~3次,并噴施多菌靈和敵殺死防治病蟲。若苗床干燥,在傍晚澆水。
3 大田生產
3.1 整地
選擇前茬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,肥力一般的砂壤土,不宜用菜園及肥力較高的地塊種植。耕翻2次,最后一次耕翻前,每公頃施腐熟優質農家肥37.5~45 t、普鈣750~1 500 kg作基肥均勻撒在地表,耕翻時埋入土中,耙平后按2 m寬開溝做成陽畦待栽。
3.2 定植
5月中旬至6月上旬,7~10片真葉時,分期分批取苗,帶土移栽。取苗前l d苗床適當澆水,取苗時,將鏟子插入根系下面,小心將苗取出,采用拉線挖塘移栽,株行距20 cm X 20 cm,每塘栽1株,每公頃栽5萬株。移栽時苗必須露出土表,澆透定根水。
3.3 水肥管理
定植成活后視墑情在晴天上午適時澆水,嚴禁雨前灌水,整個生育期注意排澇,避免畦面漬水。根據苗情追肥2~3次,每次每公頃施N、P、KZ元復合肥150—225 kg,生長期進行3~4次中耕松土,人工拔除田間雜草。
3.4 病蟲害防治
瑪卡一般無病害發生,蟲害主要有蚜蟲,每公頃用10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20~150g,對水450~600kg噴霧防治。
4 留種
瑪卡為自花授粉作物,采用單株留種,能較好地表現種性。選擇符合本品種特征特性、形狀整齊、外皮光潔、須根少、根頭短縮、無病蟲害的瑪卡作種株,3月初移栽于整理好的留種地,株距10~20 cm,行距30 cm,栽時壓緊土,定植后澆透定根水。生長期間追肥1次,花期注意防治蚜蟲。
6月上旬,當角果初現黃褐色時,及時將薄膜平鋪于行間,并用石塊壓緊,選晴天下午,輕拍植株,將種子抖落,微曬后,用通氣良好的袋子儲藏,保存于通風陰涼干燥的地方。
5 采收與加工
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,多數植株葉色轉黃褪色,肉質根充分膨大,基部圓鈍即可收獲。人工采收后,除去葉片,清除泥土和須根,用水清洗干凈,切成片狀放在陽光下曬干即成商品,加工包裝上市出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