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詳細說明
旱半夏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,藥用地下塊莖,又名麻芋頭、三步跳、野芋頭,為常用中藥品種,飲片配方和醫藥工業需求量很大。旱半夏供應以野生資源為主,但近年來,隨著農田建設和除草劑的使用,加上長期盲目的采挖,造成野生資源驟減,導致國內外市場供求緊張,缺口較大,價格一直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,是中草藥種植種植戶主要種植品種。現將其主要栽培技術介紹如下:
1、選地整地 旱半夏性喜溫暖、濕潤的環境,宜選疏松肥沃、濕潤,具排灌條件的砂壤土,土壤pH值5.5~6.8,鹽堿、低洼地、粘重土不宜栽培。前茬以豆類、玉米、甘署等為宜,并可以和玉米、小麥、油菜或果樹間套種。旱半夏根系淺,一般不超20厘米,且喜肥,故播種前結合整地,應施基肥,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或土雜肥2500~4000千克、過磷酸鈣15~20千克作基肥,深翻20厘米,耙細整平,作成1米寬的畦,長度不宜超過20米,以利灌排。
2、播種 生產上多用塊莖和珠芽繁殖,也可用種子育苗或用組織培養法進行無性快繁,塊莖繁殖和珠芽繁殖,增重快,當年就可收獲。選當年生直徑0.5-1.5厘米的塊莖作種,一般于春季平均氣溫10℃左右時播種為宜。在整好的畦內,按行距20厘米開4~5厘米深的溝,溝底要平,按株距4厘米將種莖播入溝內,頂芽向上,覆土蓋平,稍加鎮壓。栽種后遇土壤干燥,要及時澆水。每畝用種60公斤左右。也可結合收獲在秋季栽種,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進行,方法同春播。
3、田間管理
(1)灌溉、排水 播種后,春季一般20天出苗,如遇嚴重干旱,適當澆水以保全苗。齊苗后控制澆水防止地上部徒長,促使地下部分生長發育。旱半夏喜濕潤,怕干旱,如遇久晴及干旱,應及時灌水,若雨水過多,應注意開溝排水。
(2)追肥、培土 苗齊后及時松土鋤草,澆施稀人糞尿一次。5月下旬至 6月下旬,株芽生長較快,當珠芽長成并開始脫落時,每畝追圈肥500~1000公斤與尿素5公斤混合撒于溝內,并把行間的土培在半夏苗上,以剛好蓋住珠芽為度。6月以后,葉柄上的珠芽成熟落地,種子也陸續成熟并隨植株的枯萎而倒地,視情況培土2-3次。取畦溝細土,撒于畦面,厚約l.5~2厘米,蓋住珠芽和種子,然后用鐵鍬拍實。大暑及立秋間追施稀人糞尿加少量過磷酸鈣一次。9月上、中旬,用10公斤尿素、20公斤過磷酸鈣與泥土混合,均勻撒于表土,起到培土和灌漿作用,可明顯增加產量。
(3)中耕除草。苗出齊后,應及時清除雜草,行間用小鋤淺鋤,深度不能超過3厘米。株間草宜用手拔除。
(4)遮蔭 生產上可于4月中下旬畦邊間作玉米和豆類作物,6月上、中旬間作物長高或搭架遮蔭,9月后,氣溫漸低,應及時收獲間作物。
(5)摘蕾。除了需要種子繁殖以外,生長期抽出的花蕾應全部摘去,以減少養分的消耗,促進地下部分的肥大。
4、病蟲害:
(1)根腐病 在高溫高濕時易發生。發病后,地下塊莖腐爛,地上部隨即倒苗枯死。防治方法主要注意排水,拔除病株并用5%石灰水處理病穴或澆灌根部,也可在播種時用0.5%-2%石灰水浸種12-30小時。
(2)葉斑病。發病時葉片上有紫褐色病斑,后植株漸漸枯萎。防治方法:發病前和發病初期噴1:1:120波爾多液或65%代森銨500倍液,每7~10天噴1次,連續2次或3次。
(3)病毒病。病株葉卷縮成花葉,植株矮小、畸形,多發生在春夏季。防治方法:除去病株,杜絕傳染源;選無病株留種。
(4)紅天蛾:幼蟲為害葉片,將其咬成缺刻狀或食光葉片。防治方法:害蟲幼齡期噴90%敵百蟲800倍液或人工捕捉。
五、采收與加工
塊莖繁殖當年即可收獲。9月下旬葉片枯黃時采收,挖出塊莖,按大、中、小分級,大號加工成商品,中、小號作種塊繼續種植。收獲后需加工的鮮半夏要及時去皮,堆放過久不易去皮。生半夏以個大、皮凈、色白、質堅、粉足者為佳,因生半夏有毒,應嚴格避免手、腳及皮膚與旱半夏接觸,以防中毒。作種用的旱半夏可采用沙藏的辦法越冬貯放。
上一條:旱半夏種植 下一條:沒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