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詳細說明
百部(拉丁學名:Stemona japonica)亦稱婆婦草,藥虱藥,是百部科的植物。百部為多年生草本,地下簇生紡錘狀肉質塊根,莖上部攀援它物上升。卵形葉,2-4片輪生節上。初春開淡綠色花,花梗貼生于葉主脈上,像花從葉上長出一樣。
分布于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江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蘇等地,生長于海拔300米至400米的地區,塊根可入藥,有毒性。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。
形態特征
塊根肉質,成簇,常長圓狀紡錘形,粗1-1.5厘米。莖長達1米許,常有少數分枝,下部直立,上部攀援狀。
葉2-4(-5)枚輪生,紙質或薄革質,卵形,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, 長4-9(11)厘米,寬1.5-4.5厘米,頂端漸尖或銳尖,邊緣微波狀,基部圓或截形,很少淺心形和楔形;主脈通常5條,有時可多至9條,兩面均隆 起,橫脈細密而平行;葉柄細,長1-4厘米;花序柄貼生于葉片中脈上,花單生或數朵排成聚傘狀花序,花柄纖細,長0.5-4厘米;苞片線狀披針形,長約3毫米;花被片淡綠色,披針形,長1-1.5厘米,寬2-3毫米,頂端漸尖,基部較寬,具5-9脈,開放后反卷;雄蕊紫紅色,短于或近等長于花被;花絲短,長約1毫米,基部多少合生成環;花藥線形,長約2.5毫米,藥頂具1箭頭狀附屬物,兩側各具一直立或下垂的絲狀體;藥隔直立,延伸為鉆狀或線狀附屬物;蒴果卵形、扁的,赤褐色,長1-1.4厘米,寬4-8毫米,頂端銳尖,熟果2爿開裂,常具2顆種子。
種子橢圓形,稍扁平,長約6毫米,寬3-4毫米,深紫褐色,表面具縱槽紋,一端簇生多數淡黃色、膜質短棒狀附屬物。花期5-7月,果期7-10月。
生長習性
喜較溫暖、潮濕、陰涼環境,耐寒,忌積水。以土層深厚、疏松肥沃、富含腐殖質、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。
人工栽培時應選擇陰涼的生態環境,肥沃疏松的土壤、地角,溪旁屋后,樹林間下栽種。
繁殖方法
種子繁殖
于霜降前、后在整好的畦內,按行距12-15厘米開2厘米深的溝,將種子 均勻地撒在溝內,覆土1厘米左右,稍加鎮壓。第2年春出苗。春播的于“清明”前后播種,方法如前。播種后澆透水,并可用草覆蓋,經常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。 苗高約10厘米時可移栽。每畝播種量1.5-2kg。
分根繁殖
“春分”前后即萌芽前,挖出全根,將大的剪下加工藥用,取上部根莖,按根莖上芽頭多少進行分選,每株要有2-3個芽頭并帶34個塊根,將斷根和粗根、病蟲傷根撿出作藥。在整好的畦里按行距30厘米、株距15厘米開穴,穴內先放一些腐熟廄肥(包括草木灰),每穴栽1株,保持芽頭與土面垂直,覆土3厘米左右。澆透水,待水滲下后覆土蓋平,每畝栽苗10000株左右。
栽培技術
選地整地
依據其生長習性,選好適宜土壤,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圈肥、土雜肥或堆肥4000kg左右、過磷酸鈣20,草木灰適量,充分混勻后均勻地撒在地表,深翻30厘米左右,整平耙細。做成寬1-1.3米的平畦或高畦,四周開挖較深的排水溝。
田間管理
排灌和除草
幼苗出土前,旱時要澆水;幼苗出土后,不可澆水太多,以免地溫低而影響生長。春、秋季干旱時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,以利生長。雨季注意清理和疏通排水溝,防止積水爛根。每年4月和6月各進行中耕除草1次,保持土壤疏松無雜草。
間苗、定苗
苗高約3厘米時,淺鋤一遍,并間掉過密的弱苗。苗高約6厘米時進行定苗,同時結合中耕除草。
追肥
追肥要結合中耕澆灌,第1次在4月齊苗后,每畝施人畜糞約1500kg;第2次于6月花果期,每畝施人畜糞約2000kg;第3次于秋、冬倒苗后,每畝將土雜肥約2000kg與過磷酸鈣50混合拌勻后撒于地面,結合培土壅蔸,以利于百部安全越冬。
引蔓上架
苗高約15厘米時,在株旁插1根架條,以供蔓莖纏繞,并將相鄰架條的頂端,每3-4個系在一起,使其更為堅固,便于管理。
摘除花蕾
5-6月,除留種植株,應將所有花蕾摘除,以減少養分消耗,促進根部生長。
種植遮陽作物
于“清明”前后,在畦埂上種植玉米、高梁等高稈作物,既使幼苗蔭蔽,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。
培土
秋末地上莖葉全部枯萎后,清理枯枝落葉殘株,在根際周圍進行一次培土,并結合施肥。